近年来,借款人借钱跑路、担保人被动背黑锅的纠纷案件屡见不鲜。担保人一旦陷入此类困境,曾经的亲情和友谊瞬间变成了法庭上的对簿公堂。为什么在这种案件频发的情况下,仍然有人冒险为别人担保呢?那么,贷款担保有哪些风险?接下来,小编将和大家一起来探讨这背后的秘密。
贷款担保有哪些风险?
一、担保责任分类
担保人的责任主要分为一般担保和连带担保两种:
1、一般担保
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承担责任。担保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和实现债权的费用。
2、连带责任担保
保证人与债务人对主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保证。这种担保方式是一种责任较重的保证方式,担保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仲裁前,对债权人无先诉抗辩权。
二、担保人可能遇到的风险
在同意成为担保人之前,需清楚可能发生的后果:
1、被控告: 债务人不能还款或提供虚假资料时,银行或金融公司可能会控告担保人。
2、宣判破产: 若债务超过3万元人民币,担保人可能被宣判破产。
3、多人共同担保: 银行有权选择向所有或较富裕的担保人追债,贷方不一定由多名担保人平均承担。
4、死亡不免责: 若担保方式属于联保而涉及多项担保,担保人死后,其遗产仍需用于偿还债务。
三、担保人到底能不能当?
当明确了担保人需要承担的责任和可能的风险后,是否还愿意为他人担保呢?在未同意作担保人前,有几点建议:
1、审查主合同的效力: 仔细审查主合同的效力,确保是在正当合法的情况下才成为担保人。
2、考察借款人信用状况: 了解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和经济能力,确保其有清偿能力,减少担保风险。
3、明确担保内容: 确认借款的金额、用途以及担保的方式和保证期限等细节,避免信息不明确导致纠纷。
4、尽可能提供反担保: 在允许的情况下,让借款人提供反担保,降低担保人的风险。
以上就是关于“贷款担保有哪些风险?”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