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21年年底我国的宏观杠杆率初步测算值为272.5%,其中居民部门杠杆率为72.2%。
宏观杠杆率是将总负债除以当年GDP得出的,根据中国2021年114万亿元人民币的GDP总量可以倒推得出目前居民部门的负债余额共计82.31万亿元人民币。
通俗地说,我们国家的老百姓欠着各类金融机构80多万亿元,从绝对量来看这个数字规模庞大,但毕竟咱们的人口总数达到了14.1亿人;从居民部门杠杆率这样的相对指标来看,中国老百姓的负债率在全球范围处于中等水平,比发达国家低但高于其它发展中经济体的平均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居民部门宏观杠杆率增长速度很快,2008年的时候还只有18%,到了2018年已经到达了53.2%,2021年更是超过了70%。
老百姓的负债分成以下几个方面,房贷、车贷、信用卡、消费贷等,很明显,居民部门宏观杠杆率的提升主要是由十多年来大幅增加的住房类贷款导致的。
2008年正好是大基建的开局之年,之后的十多年里国内房价陡增,一线城市住房均价从5、6000千元每平方米上涨到了5、6万元每平方米。
房价高使得绝大部分人无法通过首付购买住房,贷款买房成为了中青年们的必经之路,房贷体量与居民部门的负债总额成正比例关系。
我一直告诫我的粉丝贷款一定要量力而行,贷款总额和债务比例不要太高,量力不仅要根据当前的收入支出比还要考虑未来遭遇收入下滑时的情况,也就是做最坏的打算。
2020年开始出现了不少断供或濒临断供的人,对于贷款买房的人来说,最可怕的是连续几次未还月供后遭遇抵押的房子被拍卖的情形。
这两年确实出现了不少因无法偿还月供被银行申请拍卖的法拍房,之所以如此是由“天灾”和“人祸”两方面共同导致的,当然,我认为“人祸”(个人问题)的作用更大。
疫情影响经济导致收入锐减中产及以下阶层的收入来源主要是每月工资,他们不像高净值人群那样拥有大量的被动收入,失去工作意味着大部分收入的消失。
从2020年开始疫情肆虐全球已经有两年了,旅游、酒店、运输等行业遭到了严重冲击,其他行业或多或少也受到了不利影响。
行业受经济环境影响,企业受行业不景气影响,最终传导至居民职工的工资收入上来,有的人遭遇降工资、有的人丢失了工作直接没有了工资。
收入减少但每月的月供还是要还的,疫情是让断供现象加剧的“天灾”。
负债过多导致经不起一丝变故疫情总会过去,经济也会恢复,失业的人必然能够重新找工作,现在的疫情相比于2020年已经好了不少,大部分人即使暂时失业了也能看到希望,但那些高杠杆、高负债的贷款人就不一定了。
所有人都想买到最好的房子,面积要大、地段要好、交通要便利,还得带学区概念,但这些因素使得总价颇高,买不起怎么办?
谨慎的人选择退而求其次,购买能力范围内的住房;胆子大的人通过最大程度利用杠杆“用小钱办大事”。
更有甚至,不惜找贷款中介伪造流水、让单位人事部门开具远高于实际情况的收入证明以贷到更多的资金。
最夸张的是利用消费贷或者经营贷套取资金后购买住房,理论上可以做到0首付、全部依靠贷款资金买房。
房价总价高、贷款比例高,每月的月供自然也就多了。
对于每月收入本就不高的人来说,既要还银行房贷,又要还消费贷、信用卡,不能有任何收入减少的意外发生。
疫情这只黑天鹅的降临让风险控制弱、负债重的家庭面临极大的挑战,失去工资收入更是让每月的月供成为了无法解决的问题。
如果当时能够谨慎一些,原本每月还掉贷款后还能存下部分存款,足以应付至重新找到工作为止;但高负债人群的银行账户上可能连一个月的月供都多不出来,失去工作的当月就面临断供。
超出能力范围的贷款是导致断供的“人祸”。
断供者已站在悬崖之上根据贷款合同的约定,贷款者一旦多次逾期或累计未还金额达到一定程度时银行可以提前收回所有本金并加收逾期还款的罚息。
如果贷款人还不出钱则可以向法院申请拍卖抵押住房归还,房子卖掉后优先偿还银行本金,剩余部分给贷款人。
买房不容易,贷款几年下来也支付了不少利息,房子被拍卖将让买房者遭受非常大的损失。
法拍房的价格低于市场平均售价、诉讼费用由败诉的买房者承担、拍卖房子产生的评估费用和执行费用同样要从放款中扣除。
与其等到被银行起诉还不如主动卖掉房子还款,这样可以省下一些费用,只是买房人根本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局面,绝大部分时候后悔并不能阻止事情的发生。
还没有贷款买房的人要想避免未来遇到进退两难的局面必须合理评估还款能力,必须把某一段时间可能没有收入还贷的因素考虑进去,或者说得再简单点,请降低负债规模,好的房子谁都想要但不是谁都要得起的。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王五说财,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