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里的账户不见得天天盈利,但网贷里的日息却是天天累积。”

——非常解读

最近股市大起大落,很多人都认为牛市要来了,可牛还没疯起来,人先疯了。秉承着“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理念,很多人开始借钱炒股。

证监和央妈明确表示,见了配资就打,信用卡、消费贷、网贷就成了投机者们的应许之地。

u=2405798994,3552571384&fm=253&fmt=auto&app=120&f=JPEG.jpg

那些标榜低息的网贷尤为引人注目,实际上利息非但不低还很高。

网贷的低息文字套路如果对网贷稍加留意,你会发现现在的网贷平台都喜欢用“日息”来包装自己,比如“1千元,用一天只需0.4元”,1000和0.4产生了强烈的数字落差冲击,打眼一看利息真不高,令很多人忽略了实际成本。

支付宝借呗日息0.03%(实际利率因人而异),微信微粒贷略高,是0.04%,我们以微粒贷的日息0.04%来换算,年化利率是0.04%*365=14.6%。

如果你对14.6%年利率高低并不敏感,那我们就以银行的借款利率来对比一下:

某银行一款名为闪电贷的线上贷款产品,首页提示年化利率最低是7.2%,只有网贷的一半,审核可借款额度后,根据借款时长和金额核算出实际年利率为9%,仍低于网贷。

同样是借1万元,1年后还款,网贷需要还1460元的利息,而银行里的贷款产品比它将近少一半,如果把借款金额再放大十倍百倍,这种对比会更加明显。

但相比于银行,网贷的便利程度优势明显,且贷款审核看似更容易过,不少人就选择从这里获取“股本”。

有句话解读君不得不说,虽然能从各类贷款获得资金,人家也没法管你炒不炒股,但是古往今来上天台的可都是借钱炒股的家伙!

网贷的躲猫猫游戏因为日息陷阱波及到越来越多人,中国人民银行此前就推了“明示年化利率”的工作,要求各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平台等必须在相关贷款产品中明确展示年化利率,帮助消费者了解真实借款成本。

但在我们实际使用过程中,明示要么隐藏很深,要么标注很小、蜷缩在一角,总之你不用力用心去找,就很难发现它们的踪影,我们还以支付宝借呗和微信微粒贷来举例:

支付宝借呗进入借款界面后,没办法在借款页直接获取年化利率的信息,需要点击“总利息”进入到二级提示页面,才能看到;而微粒贷虽然展现在一页之内,但是左上角那个走马灯标注,真是太太太容易忽略了。

逃过了日息文字陷阱,却又掉进年化率的躲猫猫游戏,真是防不胜防。

尽管网贷平台众多,但借呗和微粒贷仍然是主流,一是基础用户广泛,两款APP均已迈入十亿用户大关,二是粘性大,频次高,有大厂的信用背书。这样的网贷平台尚且遮遮掩掩,更遑论其他名不见经传的小网贷平台。

除此之外,也有不少平台玩起了手续费的概念,产品页面仅显示超低手续费率,利率绝口不提,经过IRR公式计算后,年化利率也高得吓人。

解读君建议,网上有很多计算IRR的工具,借款之前一定要计算出年化利率,这是谨防掉坑的第一步。

借钱追牛市不可取鉴于7月初的几波上涨,不少人预判牛市已来临,散户投资者先于股市变得疯狂起来。老股民加仓、借钱炒股,新股民排队开户,似乎有点重现2015年中国牛市的盛况。

事实上,对于这波行情监管层面一直在做降温处理,多次打击配资就是明确信号,那些想靠着借钱来炒股的人,还需理性。

不要以为你可以用股市里的利润跑赢网贷的日息,股市里的账户不见得天天盈利,但网贷里的日息却是天天在累计。现在网贷的坑那么多,利息比预料的高、坑比预料的多尚且不说,这阵子到底是牛是熊还不明确。

有人或许会说:“不就是十几个点的年息吗,两个不到涨停板就回来了”。那要是跌了呢?凡事不能只幻想最好结果而不计风险。

对于那些已经举债入市的朋友,解读君奉上一句劝:“风险来自于你不知道自己正做些什么。”绝大多数人不可能变成巴菲特,但这句巴菲特的警言还是要听进去的。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