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最不愁的就是没"钱"花,因为几乎每一个互联网消费平台都推出了不止一种金融借贷产品,人们的消费习惯经历了"储蓄卡—信用卡—网贷分期"三个阶段,平时买买买是很爽了,但是不少人在需要办理银行贷款去打印征信报告的时候却哭了,因为莫名其妙的征信就花了,甚至是被毁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你以为的虚拟信用卡,其实都是小额贷款很多时候我们非常不屑那些天天找网贷撸口子的人,觉得他们怎么那么不爱惜自己的信用,可是直到自己去打了征信报告才发现,我们也成了别人眼中"不爱惜信用"的人。我们究竟错哪了?

6332.jpg

1. 京东白条开了个好头,却没有占领先机

2014年2月,京东商城上线了一个新的功能叫做"白条",这是行业内第一款"先消费、后付款"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

"先消费、后付款、最长30天免息期、最长24期分期付款",这说明白条就是一张京东"发行"的虚拟信用卡。白条的授信审批依据的是京东系统内部的风控大数据模型,这个系统根据用户的购物习惯、信用状况、收货地址稳定程度等多因素去评定客户,给出是否可激活白条以及可授予的额度。

在商城试水了一年之后,白条也走出了京东商城,为更多的第三方商户提供白条消费支持。

白条的互联网消费借贷模式是业内首创,利用风控大数据模型来识别和评价客户也是跑在了行业前头,可是京东并没有抓住这两点做大做强,以致于京东支付以及京东金融这么多年来都没有太大起色,可以说是开了个好头,却没有占领先机。

2. 花呗依托芝麻信用,做大做强了唯一性

2015年4月,支付宝(蚂蚁金服)推出了"花呗",本质就是跟白条一样的虚拟信用卡,最初只可应用于天猫和淘宝,现在基本上可覆盖支付宝的全消费场景。

花呗的出生与发展,依托于支付宝的另一个杀手锏——芝麻信用。

其实芝麻信用的雏形也是跟京东一样的内部风控大数据模型,但是支付宝的过人之处就在于它觉得这个模型不该只作用于内部,而是应该拿出来跟更多的人一起打造一个信用社会,相当于一个民间版的、可通过分数量化考核的"征信系统"。

2015年1月底,芝麻信用正式上线,通过"历史(守约记录)、行为、履约能力(资产情况)、人脉、身份"五个维度的综合考量评出"芝麻分",它开启了人们全新的信用生活,甚至是全新的人品检测工具。

白条和花呗都是虚拟信用卡,白条虽然抢占了先机,但是花呗才真正做强了一个唯一性——数据报送只对接芝麻信用,不对接人行征信系统。不要窃喜以为不对接人行征信系统就可以用花呗乱来,蚂蚁金服之所以敢这么玩,是因为它已经强大到如果一个人的芝麻信用毁了,基本上就是半个"信用废人"了。

白条在初期只对接内部风控数据大模型,然后也推出了"小白信用",但是比起芝麻信用能够覆盖的场景还是少了太多,"小白信用"并不被外界认可,所以最终白条选择了接入人行征信系统。

因此,可以说花呗是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的正规军里面唯一一个不接入人行征信系统的产品。

互金产品的合作金融机构决定了产品性质,也决定了必须对接征信系统支付宝(蚂蚁金服)里不止花呗这一个金融借贷产品,还有借呗和网商贷,这三者到底有啥区别?

花呗,实质是一种虚拟信用卡,合作金融机构为重庆市蚂蚁小微小贷有限公司,这是由浙江蚂蚁金服集团全资控股的公司,花呗的资金全部来自于蚂蚁金服,所以它的数据可以不报送人行征信系统,只需要自己做好风险内控。

u=2356295705,3208953268&fm=253&fmt=auto&app=138&f=JPEG.jpg

借呗,是一种随借随还的消费贷款,实质上对接的是合作金融机构的信用贷款或信托贷款,合作金融机构有银行、信托公司、小贷公司等,因为涉及到外部机构的资金,所以数据必须报送人行征信系统,这也是在借款界面中会提示到的。特别是如果合作方刚好是银行的,则必须报送。

对于借呗到底上不上征信,一直以来都说法不一,有人说是抽查上报。我也曾经在2017年底至2018年初借了两天的大额资金,12月31日借出,1月1日还回,但是这笔借款从没在我的征信报告中出现过。

我认为借呗如果想不上人行征信,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合作放款机构不是银行;第二借款时间不能超过一个报送周期。一般金融机构按月定期将数据报送人行,如果在一个报送周期内已经还清了贷款,也许就不会被报送。

网商贷,是一种针对小微企业和个人创业者推出的短期经营性贷款,由浙江网商银行(蚂蚁金服控股)与其他合作金融机构共同放款。因为是银行放款,所以数据必须报送人行,任何情况都不会免除。

同理可知,微信微粒贷是由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腾讯控股)及合作金融机构发放的消费贷款,必上人行征信。京东金条则是和借呗一样,也是随借随还的消费信用贷款,由京东与合作金融机构共同放款,京东系的全部金融借贷产品都会上报人行征信。

所以,但凡是有银行参与合作的互金借贷产品,肯定都要上报人行。基本上所有大平台、大公司的背后都有合作银行,比如美团买单、美团借钱、滴滴借钱、携程/去哪儿的"拿去花"和"借去花"、招联好期贷、苏宁任性付、马上金融等,全部都是会上报人行征信的。

用这些互联网金融产品,征信会花吗?互联网金融产品,用得对,是对征信有帮助的;用得不对,征信可能不止会花,还可能会黑了毁了。

1. 严格区分"虚拟信用卡"和随借随还现金贷款

平时会用信用卡的人应该都知道,每一张信用卡在人行征信报告上只会显示一条信息,显示总的额度和当前的已使用额度。一张信用卡哪怕一个月消费了100笔,也只会汇总成一个总金额显示在征信报告中。

但是,划重点!所有的贷款都要逐笔记录!并且在结清后还要保留五年!每借出一次都是发生了一笔贷款,不论金额大小与时间长短,也就是说1块钱借一天也会生成一条单独的贷款记录,并且保留五年。

目前已知的能确保是按照"虚拟信用卡"模式上报的只有京东白条!花呗因为不上报人行,所以不需要担心。因此,花呗和白条可以放心使用,消费多少笔都没关系。

但是借呗和京东金条尽量不要在小额消费或者多次消费的情况下使用!比如说如果你在路边买一瓶饮料5块钱用了借呗,下馆子吃一餐饭200块用了借呗,上京东买了副耳机800块用了金条,那么你的征信报告上会出现三笔消费贷款记录!长期以往的使用下去,你想想你的征信报告会有多厚,即使你都按时还款,信用良好,但是银行审批人员看到这样的信用报告,会认为你不太懂得金融产品,给你审批大额的信用卡或贷款也许会存在风险。

2. 最怕那些批着"虚拟信用卡"外衣的消费贷款

有些平台真的挺没良心的,明明是跟银行合作的消费贷,却要在产品宣传上包装成"信用卡"的模式,误导消费者每消费一次就无意中办理了一笔贷款,直到打印征信报告的那一天才知道真相,可是为时已晚。

u=487907563,1612616025&fm=253&fmt=auto&app=138&f=JPEG.jpg

更无良的是某些产品还一定要绑定分期业务,见过买一张几十块的火车票,还被平台强行分期的。这样的贷款记录会让你的征信报告变得很糟糕,人家会质疑你居然穷到连几十块也要分期付款?

所以在这里,我能给到的提示就是,除了花呗和白条,其他的借贷产品尽量不要在小额消费的时候使用!如果真的需要贷款消费,我的建议是一次性借出一笔较大金额的贷款,转入借记卡或者是平台的余额账户,真正消费的时候从银行卡或平台余额中支付,这样征信报告就只有一条贷款记录,而不是很多条小额贷款记录。

信用社会,请用心"经营"你的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