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呗、京东白条等分期信贷产品,可以说是我们最经常使用的产品了。今天,我们先来谈谈这类产品的运作机制。
以花呗为例,首先在商家端,花呗可以收取商家一定的手续费;在用户端,花呗作为一个预支消费工具,而且是在一个月之内还款是不收手续费的,其最大的作用就是刺激消费。
不管是直播电商倒数3、2、1上架,还是双11的零点抢货,其核心都是在对准冲动消费市场,刺激你的消费欲望,不给你思考时间,慢几秒就没了,感觉亏了一个亿。当你购买行为开始后,你就需要进行支付行为,这时候你会想一下这个月还有没有饭吃,还有没有能力购买,理性思考开始出现。而花呗则是为冲动消费来提供冲动资金,让这一流程更加通畅,让你不用考虑有没有饭吃了。
我们继续看,花呗还会提供分期业务。刺激消费是新的玩法,那分期业务则是金融玩法,在使用花呗时还有很大一部分人需要采用分期的方式。这里还要值得一提的是花呗的年利率,我们打开分期界面,以1000块钱分12期为例,我们可以看到每期的手续费是7.33元,我相信绝大部分人会这样算,7.33×12得到总利息87.96元,然后用87.96元除以本金1000,所以得出年利率是8.8%,跟花呗上方(12期总手续费率8.8%)显示是一致的,我国房贷的年利率大概是4%~6%左右,那花呗的8.8%是不是很良心了?
我们要告诉你,你算错了!
花呗的实际年利率在16.2%左右。
我们来拆解一下,假如你借了1000元,第1个月是不是需要还的钱是本金83.33加利息7.33元,还完第1笔钱之后你的本金就不到1000元了,而是1000-83.33元,只剩下916.67块钱了。但这时候的利息是没有变的,仍然是7.33元,在下一个月的时候还需要再减去83.33,剩下833.34了,这时你仍然需要支付利息7.33元。
在本金逐渐降低,每月利息还不变的情况下,所以实际上你的利率是逐月递增的,你只有第1个月享受到了8.8%的年利率!在考虑了资金占用问题后,综合下来代入公式,花呗的实际年利率在16.2%左右,我们可以看到花呗上显示的8.8%的是叫手续费率,而不是叫年费率,这就是一个小小的障眼法,但是足以迷惑大部分人。
我们再看看京东白条,他们的年利率大概是14.18%。信用卡的年利率是16%左右,在借贷取现产品上,如借呗和微粒贷以日利率万五为标准,年利率就是18.25%,因为信用评级的关系,可能会上下稍有浮动,高利贷在之前规定的是24%的年利率为标准,在2015年以后改为36%,这样看下来,互联网金融平台其实都算不上实惠了。
所以有个原则,能不买的就不买,能用现金的就用现金,除非你的现金收益能跑赢借贷的利率,能按月及时还清的不要分期,能分期的不要借现金,至少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是这样。
那么,类似借呗这种金融产品是怎么盈利的呢?其实背后逻辑都是资产证券化。
我们使用这些产品来提前预支资金,我们是要支付利息的吧!
我们每个月还款还利息,用的人群多了,形成稳定的环节,这样也就形成了稳定的现金流。然后就可以把这一大笔贷款打包成债券卖到市场上去,假设给购买者稳定的年化是6%,刚刚我们说的花呗收贷款人的年化是16%,所以这多出来的10%就是花呗能赚的钱,一年能给蚂蚁带来几百亿的收入。这一套玩法就是资产证券化,为什么去品牌公寓租房子的时候需要用各种手段骗你去分期付款,其本质也是这种玩法。
资产证券化玩法最大的一次崩盘就得属美国2007年的次贷危机了,在2000年的时候,美国互联网科技泡沫破裂,随后一年又遭遇了911事件,让美国的经济遭到巨大压力,于是美国政府开始推出购房政策,让美国人消费买房,所以大大降低了贷款门槛,甚至做到0首付买房,这样一操作就导致出现了大量的次贷,次贷就是给那些收入不高或者信用较差的人贷款。华尔街就不断的包装着这些不良资产,到了2007年的时候,这些不良贷款已经占据了一半。
纸总是包不住火的,随着美国利率调高,房价开始下跌,本来就没什么偿还能力的人彻底暴露了出来,还不起贷款,导致整个资金链断裂,紧接而来的就是全面的崩盘,链条式的反应也引发了全球经济危机。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资产证券化虽然是让市场流通性更强的手段,但是不管怎么包装,怎么玩,有多复杂,其本质还是要看背后的资产到底如何,产品到底如何?否则再高明的手段也掩盖不了拙劣的根基,暴雷也是必然的!在互联网金融产品选择上一定要选择顶级的公司,抗风险能力强,风控体系完善,千万不要随意相信小公司的高利率承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